专题 | 广州探索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司法社工服务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南方日报 2016-11-01 记者 李强 



社工开展中秋关爱社区矫正人员活动,教他们制作月饼。


在22个驻街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社会适应指导服务工作,这是广州市荔湾区正在开展的一项司法社工服务。据该项目负责人周小群介绍,希望通过探索实践,积累符合广州实际的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司法社工服务经验。


经过政府购买服务,广州市荔湾区友善社会服务中心承接这项服务的实施。社工通过个案工作等服务方式,使服务对象在心理、行为等方面都有很大改变。


社工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开展服务


周小群介绍,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协调相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及社会志愿者等,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通过需求调研工作,社工发现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整体文化水平偏低,自信心较低,家庭关系紧张,对就业方面的困惑较多。他们有四个显著需求:法制教育与矫正服务需求;心理辅导与个人发展服务需求;助力社会融入需求;增强社会支持的需求。


社工通过个案接入,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介入手法,从心理辅导、行为矫治、人际关系修复、苦难帮扶、提高生存能力、改善婚姻家庭关系、减少社会歧视等方面为广州市荔湾区的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提供服务。服务总目标是实现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平稳回归,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有力支持;协助司法部门完成社区矫正工作任务,探索并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司法社会工作体系。


社区矫正人员对社工从排斥到接纳


周小群介绍,有一名服务对象阿Y在刑满释放后,交由街道司法所管制,并开始接受社工服务。在社工的帮助下,他开始正确认识自己,改善生活方式和态度。在社工介入初期,他明显表现出排斥心理。在接下来的跟进工作中,社工多次约他面谈或参加活动,他都以各种理由搪塞。社工便通过手机时不时地给阿Y发送天气预报短信、问候短信、节日祝福短信等,让他感到不管什么时候,身边都会有人记得他、祝福他。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阿Y终于同意与社工进行深入的面谈。


面谈时,社工从阿Y容易接受的话题入手,了解他对家庭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并及时给予理解。通过交谈,社工了解到他是个老烟民,一天要抽好几包烟,在家歇着时抽烟频率更高,出现严重的咳嗽。社工劝导他,咳嗽光是吃药治标不治本,建议他减少抽烟次数。在社工的坚持下,双方一起制定了减少吸烟的计划,让他逐步减少每天抽烟的数量,实在忍不住的情况下就吃糖。社工邀请阿Y参加康乐小组活动,拓宽他的社会交际圈,不要总宅在家里给自己抽烟的机会。


小H时已满16周岁,被判缓刑2年, 2013年8月开始接受社工服务。小H犯罪后从学校退学,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他。社工详细了解小H的基本情况,与他拉近心理距离。小H说,自己非常希望能回到原来的学校,与熟悉的老师、同学们继续学习。当时,距离学校开学仅剩20天左右的时间,社工立即与小H达成共识,当务之急是齐心协力帮小H解决就读问题。


为此,社工走访了小H的原班主任及其授课老师,向他们了解小H以前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在随后的一周时间里,社工多次联系学校的校长反馈小H在社区矫正期间的良好表现,并争取到了与校长面谈的机会。面谈时,荔湾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和社工向校长介绍社区矫正的各项规定,表示会严格管理小H的行为,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H也向校长表明了改正错误的决心和勇气。校长终于愿意给小H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后来社工又多次陪同小H到学校例行报到,上交思想检讨。在9月开学之前,小H终于重新回到了熟悉的校园。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