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镜鉴 | “厨房”并非天天“开伙做饭”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陈国权
,清华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传媒竞争战略与传媒转型战略,著有《新媒体拯救报业?》《报业转型新战略》等。

前几天,在大众报业集团主持一个论坛,听人民日报社的一位同志介绍说,。

,在全国的媒体中流行,成为当前媒体转型的一股风潮,,生怕落后于这股潮流。

而实际上,,9年前就已经在全国一些媒体中风行过。2007年6月,《广州日报》成立了滚动新闻部,负责报纸、手机和网站3个部门的联动发稿。滚动新闻部的员工平时大部分工作就是催促记者将刚刚写好并未见报的稿件发到滚动新闻部,这些新闻经过简单编辑,就成为手机和网站上即时滚动的新闻。这应该是最早的“全媒体平台”,。

2008年年初,行业主管部门全面启动了“全媒体数字采编发布系统工程”,确定了几个报业集团为报纸全媒体出版领域应用示范单位,进行数字复合出版的研发和试点。在国家项目的推动下,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开发了“全媒体数字采编发布系统”。记者采集的包含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新闻素材,放入全媒体数据库,集团内部的各子媒体,报纸、期刊、网站、手机报等,根据需要对这些素材进行二次加工,重新排列组合,生产出各种形态的终端新闻产品。这个系统在2009年还被评为第四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之后,全国又有很多传媒集团开发了这种“全媒体复合出版平台”,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传媒集团、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等,其核心理念是“一鱼多吃”,也就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模式是一样的。,一些曾经使用过的报社也都改弦更张、弃之不用了。

为什么弃之不用?2008年,当时我在烟台日报传媒集团调研时,对于“全媒体平台”存在的问题深有感触,除了会导致集团内子媒体同质化,消解子媒体竞争力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全媒体平台”的可适用范围。回来后写了一篇文章《现阶段媒介融合易产生的负效应》,里面这样论述道,媒介融合不能适用于所有报道形式。在现在媒介组织管理形势下,在某些方面实现媒介融合要比全盘融合更现实,也更具有实际价值。

。比如奥运会、G20等,采访人数受限,能进场采访的记者较少的情况下。还有在一些重大事件中,需要整合采访力量形成合力的情况。,决不能、也不应该、更不可能常态化。

即使是人民日报社,,只17次“开伙做饭”,,。一个多元的媒介格局,满足多元的媒介需求,并不应该仅仅只有一个“公社食堂”。

再进一步地说,。每一个媒体,所处的位置、扮演的角色、拥有的资源禀赋、发展层次、所承担的职责……都完全不同,,省级地市媒体则不一定能成功;人民日报社可以免费让你吃“霸王餐”,一个地市媒体却没有足够资源可以到处嚷着让人吃“霸王餐”;、企业、政府机构、国际组织接入,有2000多家内容分发渠道,但“你”肯定没有。立足于自身发展实际,采用适合自己的模式,这是报业转型的基本原则。

如果再加上刚刚召开的G20,,但无论如何,它也不是每天都“开伙做饭”。


END

独家|专业|原创|深度

微信ID:chinaxwcb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请勿擅自转载,有意转载的公众号请联系QQ:80670690
石基房价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