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口中的“语感”究竟是什么?| 观点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关注上方蓝字“启阅屋”和您一起在教育路上稳步向前。

 

从小学学习语文开始,我们时常会从语文老师的口中听到一个词汇——“语感”,但我们似乎只知道“语感”很重要,知道ta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却很少有机会能够深入了解“语感”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如此重要。


今天的文章将围绕“语感”展开,第一部分邀请了暨南大学文学博士刘卫宁老师,跟大家分享“经典阅读与语感培养”。第二部分则总结了民国8位大师的阅读方法,供给大家参考,以期各位把“语感”的培养落实到行动上。


2月18日15:30-17:00,刘卫宁老师将携手暨南大学中文系的马莎老师、黄勇老师,中山大学的史洪权老师和大家聊聊阅读的方法,活动详情请阅今天第二条推文。2017年3月-6月,这四位老师还将和大家一起“”。(点击蓝字了解【启阅新视野——寻获经典】课程详情。】



一、经典阅读与语感培养


刘卫宁

语感,是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指标。好的语感,不仅有助于对话和交流,而且有助于阅读和写作。


如果粗略地对语感进行区分,那么,用于指导对话和交流的口语语感主要来源于会话,而用于指导阅读和写作的书面语语感则主要来源于阅读。也就是说,听得多说得多,讲起话来就会越来越流利,越来越得体;看得多读得多,读书写作就会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有心得。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引用夏丏尊先生的一段话来论证语感的重要性:“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


其实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这些例子,主要是指书面语,而不是口语。如果不读田园诗,也不知道古籍中的典故,缺乏书面语的语感,那么,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也就不会那么丰富和深刻。进一步讲,写作文时对这些词语的运用也就不会那么得心应手了。


由此说来,对书面语(比如课文,比如古籍)中所存在的词汇、语法的把握,对经典意象的理解,对言外之意的感知,以及经过积累最终内化于心的书面语语感的形成,甚至是应用已经获得的语感来指导阅读、表达和写作的预设,都有赖于阅读。



但是,可供阅读的材料浩如烟海,加强阅读训练到底要读什么?要怎样进行选择?


我认为,从阅读的内容上来说,经典阅读,有助于培养规范典雅的书面语语感,有助于高效地获得书面语语感。


那么应该如何选择经典呢?2月18日下午3:30 - 5:00 刘卫宁老师会在启阅屋与您分享他的“心诀”。


二、读书的方法


正如刘卫宁老师在上文所言,指导阅读和写作的书面语语感主要来源于阅读,看得多读得多,读书写作就会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有心得。而阅读的方法有千千万万种,大家不妨跟着屋仔一起,看看语文课本中“自带热点”的鲁迅先生,以及与其同一时代的文学大家们是如何读书的,一招半式以傍身,学全了便可以为师矣!


读书的时间/环境


(1939年,任美大使时期的胡适在美国住所)

至于读书的环境,胡适先生则完全不择环境,不讲条件,有书即读,他甚至将厕上和电车里的时间也充分利用起来。1914年7月17日胡适日记载:",全书三百八十余页,因以置衣囊中,平日不读之,惟于厕上及电车中读之,约一月而读毕,此亦利用废弃光阴之一法。"


读书的心态

(1940年10月22日,位于伦敦肯辛郡的“荷兰屋图书馆”几乎被德军炸成废墟。几位爱书者流连其中,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

马一浮先生读书讲究先“定心”,当下人们读书,多以娱乐为主,故散心"浏览",姑且求一乐矣。然而要想深入阅读,则非"定心"不可。马一浮认为,"故欲读书,先须调心。心气安定,自易领会。若以散心读书,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必不能入。"


如果散心读书,纵然有一时之欢娱,亦随即遗忘,无甚效果,概其不能入心故也。只有用"定心"法,将精力聚焦于"某个问题",方可有所收成。


读书的选择


陈寅恪先生则将书分为三类:最低限度的读物、进一步学习的读物、深入研究的读物。三类书中他尤其强调第一类。陈寅恪认为第一类是必读书,从中可以得到最低限度的知识。譬如,他认为,无论一个人的爱憎好恶如何,《诗经》《尚书》乃人人必读之书。因为它们是我们先民智慧的结晶。


陈寅恪读书,注重原典和最基础的书,这可以说是他读书的一个诀窍。为什么要读"老书"?因为"老书"有"原创性"和"基础性",而且"老书"往往是一门学科的入门书。读"老书",推而论之,就是读原典。


读书的方法

(钱钟书与杨绛)

“要想记得住,就得做笔记”,博学的钱钟书先生,他在阅读书籍时所写的札记,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毫不夸张,他写学术巨著《管锥编》时,所用的资料足有几麻袋。钱钟书认为只要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便不易遗忘。


以上,便是屋仔整理的民国大师们的读书方法,想要了解最新的一线教师的“读书方法”,从而加强阅读训练,欢迎大家在2月18日莅临启阅屋,听听暨南大学和中山大学的4位老师,如何揭开“语感”的神秘面纱,以及第一手的“阅读方法”!


画外音:启阅屋新年新气象

从2017年2月开始,启阅屋微信公众号的推送频率将改为一周一发,栏目不变,依旧是——【活动&课程】、【观点】、【望远镜】、【三味书屋】4个栏目,敬请继续关注!



每周与大家分享不同观点,

提供真知灼见,拒绝不假思索,
与深刻的思想对话。


启阅屋

成长有路 阅读为径

电邮:public@readstart.org.cn

电话:38559432或18122128705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林和中路146号天誉花园二期C座2705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