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为何汤钊猷院士如此关注?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手术切除、化疗、放疗是肿瘤传统治疗的“三剑侠”,当患者失去手术机会后,化疗更成为肿瘤治疗的“主将”。不过,肿瘤科医生常常被患者追问同样的问题:我一次又一次化疗,为什么不仅无效,反而出现转移?


其实,这也是医生关注的问题。医生们都是按“指南”给患者进行化疗的,为何在很多时候收不到好的疗效呢?三天前,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总院长徐克成教授撰写的“化疗的出路何在?”(←详情点击)一文在医院官微(fudahospital)刊发后,引起广泛关注。


1月10日,今日头条也刊发此文,短短两天阅读已超过1.5万。




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读此文后,随即给徐克成教授发来邮件——


克成教授:


  

  每次看到大作,在思想深处都有共鸣。


  我每次大查房,对大肠癌肝转移的病人都问:“您术后用过什么治疗吗?”几乎每个病人都说,六个疗程化疗都用足了。我对跟随我查房的医生说,至少这些病人化疗是无效的。但也有医生说,这些治疗都是符合规范的,而规范都是随机对照研究证实的。


  我以为当前“洋为中用”将可能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然而,能否超越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还得看治疗的效果。在我的印象中,现在的TACE(经动脉化疗栓塞),其效果似不如几十年前肝动脉结扎加灌注的效果。那是每天或隔天小剂量化疗的灌注,有效的病人还不少,而迅速反跳的不多。我以为“质疑”是“超越”的前提,现在似乎少了一些“质疑”。


  你的每篇文章,都为传播新的观点作出贡献。


汤钊猷


汤钊猷院士主张肿瘤治疗不宜“以硬碰硬”,而应“以柔克刚”


事实上,化疗的“反作用”并不罕见。汤钊猷院士在他的《中国式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患者的肝肿瘤很大,不能切除,于是接受了超大剂量的化疗药。三周后,原先高高隆起的肿块不复存在,但再过三周,患者死亡。尸检发现其肝脏布满肿瘤,比原来的还要大,并播散到肝外……


这就是汤院士说的“杀癌疗法的反作用”。他指出,抗癌战使用化疗等杀癌疗法虽取得进步,但绝非十全十美。它在杀癌的同时,不仅带来副作用,还带来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是促进残癌的转移,使治疗失败。这是当前抗癌战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汤院士为此提出“中国式抗癌”,强调“改造”,包括改造癌细胞,改造微环境和机体,实现“消灭”与“改造”并举。他主张肿瘤治疗不宜“以硬碰硬”,而应“以柔克刚”。


徐克成教授十分赞赏并积极践行“中国式抗癌”治疗理念,在临床中他一直倡导“绿色疗法”,即采用无创或微创治疗,包括消融、血管介入、联合免疫和中医中药,整合各种治疗手段,综合地、个体化地应用于患者,让患者接受最有效、副作用最少的治疗。


基于此,徐克成教授新近拟定了《新的治疗策略:节奏化疗》,将用于复大肿瘤医院临床化疗的常规指导。节奏化疗是采用小剂量、频繁给药的方式。许多临床试验显示,节奏化疗能产生比传统高剂量化疗更好的临床效果,让患者获益更多。



编辑:cheung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生死时速”紧急救治,心梗患者转危为安

每个月都有养生关键词!2017,这份全年养生日历请收下!

践行“中国式抗癌”⑱:化疗的出路何在?

更多健康资讯等您关注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微信号


  别忘了点哦!转发就更好了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