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吃 | 爱下馆子的鲁迅和不爱下馆子的沈从文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如果评选民国最爱下馆子的作家,鲁迅一定能排上前三名。看《鲁迅日记》,1912年5-12月份,这位爱吃北方饭的绍兴人下了30 多次馆子,去得最多的是绍兴会馆附近的广和居,达20 多次。他到北京的第二天,就去广和居报到。1912年5月7日的日记中,他记道:“夜饮于广和居。”


广和居创始于道光十一年(1831 年),原名叫盛隆轩,位于菜市口北半截胡同南端。文人墨客、名公巨卿乃至军机大臣,都是广和居的常客,所谓“公卿小巷常停辙”。张之洞在京时住在南横街,离北半截胡同不远。每有宴集,常约在广和居。他有一首《食陶菜》,说的就是广和居。夏枝巢在《旧京琐记》中说:“士大夫好集于半截胡同之广和居,张文襄在京提倡最力。”




广和居有几样别家没有的招牌菜,尤其擅长做鱼,最有名的是潘鱼、吴鱼、陶鱼。这几种鱼,说起来都大有来头,潘鱼的主人当然姓潘,最初是潘炳年家的私房菜,而吴鱼是吴润生家的私房菜,这样经过“私相授受”后,成为广和居的特色。陶鱼也称“五柳鱼”,原来是杭州五柳居的招牌菜,由户部侍郎陶凫乡传授给广和居。


鲁迅在广和居常约的小伙伴是翻译家钱稻孙,他们还常常相约AA制,这在当时十分罕见,


“晚钱稻孙来,同季市饮于广和居,每人均出资一元。”


钱稻孙一家三代都是广和居的常客,,有一次和父亲去广和居,伙计见了就招呼说,“钱少爷来了”,他本来以为是叫自己,后来发现叫的是他父亲。



(鲁迅)


除了广和居,鲁迅还常去致美楼、便宜坊、集贤楼、览味斋、同和居、东兴楼、杏花村、四川饭店、、广福楼、泰丰楼、新丰楼、西安饭店、德国饭店等等。1926年9月,鲁迅离开北京南下,先在厦门,又去广州。广州下馆子比北京贵很多,许广平曾在给鲁迅的信中提及:


“广东一桌翅席,只几样菜,就要二十多元,外加茶水、酒之类,所以平常请七八个客,叫七八样好菜,动不动就是四五十元。”


当然,如果不吃山珍海味,也无需花多少钱。一次,许广平和朋友到城外游玩,


“食品较城市便宜,我们三人在北园饮茶吃炒粉,又吃鸡、菜,共饱二顿,而所费不过三余元……”


等到回了上海,鲁迅又开始了下馆子生涯,1934年3月25日,鲁迅为美国友人伊赛克夫妇送行,虽然晚宴设在家里,菜肴是请知味观的厨师上门烹饪的,鲁迅提前三天与饭馆定好,并付给菜钱20元。他似乎很喜欢知味观的菜,在日记里常常提及,比如1932年7月3日载:


“晚在知味观设筵宴客,座中为山本初枝夫人、坪井芳治、清水登之、栗原猷彦、镰田寿及诚一、内山完造及其夫人,并广平共十人。”




鲁迅爱下馆子,当然和他的高收入有关,据陈明远在《文化人的经济生活· 鲁迅生活的经济背景》中说:


“鲁迅在上海生活的整整九年间(1927 年10 月—1936 年10 月)总收入为国币78000多圆,平均每月收入723.87圆(约合现在人民币2万多元)。”


收入低的沈从文便不爱下馆子,他的表侄、著名作家黄永玉在《太阳下的风景》中曾经提到:


“几十年来,他从未主动上馆子吃过一顿饭,没有这个习惯。当他得意地提到有限的几次宴会时—徐志摩、陆小曼结婚时算一次,郁达夫请他吃过一次什么饭算一次,另一次是他自己结婚。我没有听过这方面再多的回忆。”



(沈从文与张兆和)


沈从文的婚宴是在秋天,1933年9月9日,,请了大约六十人,周作人也在受邀名单之中,他在1933年9月8日的日记中写道:


“上午写联云:试游新奇境,相随阿丽思。因明日沈从文君结婚也。”


同年11月1日,杭州《艺风》月刊第1卷第11期又刊出了署名“知堂”的补白《沈从文君结婚联》:


“国历重阳日,沈从文君在北平结婚,拟送一喜联而做不出,二姓典故亦记不起什么,只想到沈君曾写一部《爱丽思漫游中国记》,遂以打油体作二句云:‘倾取真奇境,会同爱丽思。’”




不过,第二天,周作人并没有去吃这趟喜酒,也许是因为婚联写得太糨糊了?这几餐饭中,对沈从文印象最深的,是郁达夫请沈从文的那顿。那是在1924年11月,冬天还穿着单衣的沈从文被生活所迫,给几位教授写信求助,郁达夫是其中一位。收到信的郁达夫决定去看看这位有点愤怒的文学青年,便走进他的没有炉火的“窄而霉小斋”。



沈从文


一个上午,沈从文都在向郁达夫吐槽,诉及自己的北漂经历,到了中


“沈从文先生对我说着这话时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但他笑得那么天真,那么激动,他说那情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后来他拿出五块钱,同我出去吃了饭,找回来的钱都送给我了。那时候的五块钱啊’”!


后来,沈从文也曾经这样帮助过别人,他头一次见萧乾,便请他到东安市场下馆子,沈从文从伙计手里要过菜单,用毛笔在上面写起菜名。萧乾看见他写的一手秀逸的书法,急忙唤住转身欲走的伙计,说:“这个菜单您给我吧,我再给您抄一遍。”沈从文冲他一摆手,说:


“要菜单干吗?以后我会给你写信,写很长的信。”


他们从此开始了数十年的亲密友谊,只是不知道,很多年之后,这两人恩断义绝的时候,是否想起,多年前东安市场的那顿饭?


* 摘自《民国太太的厨房》,李舒著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号国家人文历史

投稿邮箱:kaiwind123@sina.com

一经采用支付丰厚稿酬

我们在这里 · 静静等着你.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